首页 古典文学 笔记杂录 广东新语

事语

广东新语 屈大均(清) 13380 2022-01-07 14:15

  南越初起

  秦以桂林、南海、象三郡。非三十六郡之限。乃置南海尉以典之。所谓东南一尉也。嚣始为南海尉。佗为令。仅治龙川。秦之报佗也薄矣。然五岭以南。广运万里。秦直以三郡制之。亦疏矣。

  秦略定扬越。以谪徙民与越杂处。扬越盖自古迁谪之乡也。他日任嚣谓佗曰。颇有中国人相辅。中国人。即谪徙民也。佗之王。秦实资之。谪徙民得依佗以长子孙。与三千童男侲女。依徐福以安居海上。免于中原之锋镝。秦之德也。为秦留其遗民。非仙人不可。惜安期生计不出此。徒以一身逍遥于菖蒲之涧也。

  秦以侲男女三千人与徐福。而百姓悲痛相思。欲为乱者十家而六。以女无夫家者万五千人与尉佗。而百姓离心瓦解。欲为乱者十家而七。然则徐福、尉佗。皆秦之陈胜也。

  尉佗初起。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当是时。秦人皆以诸侯兵为盗。谓诸侯之客亦曰盗。史迁据而书之。始皇至博浪沙。为张良所击。而迁书之曰。为盗所击。微行至兰池见窘。复书之曰逢盗。此盗不知何人。视良与荆轲、渐离似胜之。惜迁失其名氏。嗟夫。能为始皇之盗者。豪杰也。书盗亦荣甚矣。如佗者。假秦之土地甲兵以自王。乃真始皇之盗耳。

  四路下南越

  汉当时四路下南越。楼船以偏师先至。其道径也。先陷寻陕。破石门。则南越之险夺矣。复居前。得以自择便处。居东南面。则越之下流据矣。乘暮而疾攻。纵火烧城。计莫善焉。有楼船之锋锐。战如雷霆。而后伏波得以遣使招降。故破越者。杨仆也。然越人至今祀伏波不衰。未尝及仆。则以伏波遣使招降者赐印。复纵令相招。务行其德之故也。太史公以杨仆为酷吏。观其反驱越人入伏波营中。亦可见其惨暴之一端也哉。

  两伏波楼船

  汉孝武讨南越。遣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其后光武征交趾。亦遣伏波将军马援、楼船将军段志。盖以越人素畏伏波、楼船之威。故仍其号。使闻之而知震惧也。然两伏波至今俎豆。而两楼船无闻。当时实以德济之。不纯用威。故民之不能忘若是。

  白沙逸事

  白沙先生尝戴玉台巾。扶青玉杖。插花帽檐。往来山水之间。有诗云。惟有白头溪里影。至今犹戴玉台巾。又云。拄地撑天吾亦有。一茎青玉过眉长。又云。两鬓馨香齐插了。赛兰花间木犀花。又尝披藤蓑垂钓。有诗云。何处思君独举杯。江门薄暮钓船回。风吹不尽寒蓑月。影过松梢十丈来。其风流潇洒。油然自得。身在万物之中。而心出万物之外。斯乃造化之徒。可以神遇而不可以形 迹窥者。所谓古之狂者非耶。王青萝云。白沙之学。从孔颜之乐而得。然乐有虚实。颜子之乐实。曾点之乐虚。白沙其得颜子之实者耶。

  白沙初应聘至广。车由城南至藩台。观者数千万人。图其貌者以百数十计。市井妇孺。皆称为陈道统。其感人若是。为人身长八尺。面方而玉润。左脸有七黑子。如北斗状。耳长贴垂。两目炯然如星。望而知为非常人。甘泉面上亦有黑子。具日月南北斗之异。庞振卿有瞻甘泉遗像诗云。精华日月在颅首。两耳之旁南北斗。洪觉山云。先生生相甚异。颡中双颅隆然若辅弼。两耳旁各有黑子。左七类北斗。右六类南斗。噫。天之生有道君子。固皆有以异于人乎哉。白沙先生受官。而康斋【吴与弼字子传。临川人。天顺初以荐征拜左春坊。辞不就。有康斋集。】不受。一以处士。一以监生也。先生每题碑碣。必书翰林院简讨官衔。盖不敢忘君之赐。其不出而就职。非为高也。以终养故也。当宪庙之升遐也。哀诏至。先生如丧考妣。有诗云。三旬白布裹乌纱。六载君恩许卧家。临终朝服北拜曰。吾辞吾君也。则忠爱之终也。

  邓制府【邓廷瓒字宗器。巴陵人。景泰间以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之于白沙。常令本县月给白米一石。岁致人夫二名。白沙辞之曰。执事所称逋、野。诚隐逸士。如今日之赐。使逋、野受之宜也。其不受。未见其让之过也。章何敢自列于古之名流哉。章无寸善可以及人。有田二顷。耕之足以自养。而又受赐于当道焉。以自列于古之名流。其怠于自修亦甚矣。李副使又欲为买园池。亦辞之。其介如此。

  悟主

  梁文康公事武庙。当秦王请塞上沃地。嬖臣朱宁、江彬为援。公独当制。草上曰。高皇帝令。此地不以封。非有爱也。地广饶。产善马。士卒刁悍。易生戎心。奸萌纵谀。不利社稷。王受地。毋俷德。毋聚奸人。毋多畜士马谋不轨。上览之。大骇曰。不意可虞若是。其勿与。上欲自称威武大将军。而以彬副。召公草制。公奏曰。制不敢草。陛下为君。乃自卑而列于臣。臣草制。是臣名君。臣不敢草。上手剑睨曰。不草齿此。公免冠伏地。流涕请死。不敢奉诏。上不能强。掷剑叹息而起。予尝为乐府云。如何圣天子。乃称大将军。当制不敢草。嫌以臣名君。皇帝拔剑起。不草即诛尔。免冠伏殿前。泪流请就死。刚哉古大臣。不辱朝廷体。

  孝感

  钟宝潭先生景星【钟景星字叔辉。东莞宝潭人。湛若水弟子。不应举。有宋明道学四书。】。东莞人。甘泉高弟子也。尝辑濂溪、明道、白沙、甘泉四先生论学精言。为宋明道学四书。又注释甘泉心性图说。学者多传习之。以宋李竹隐、明林南川【林光字缉熙。别号南川。陈献章弟子。官严州府教授。有南川集。白沙弟子首南川。次甘泉云。】与先生为东莞三理学。性至孝。父殁。欲绘遗容。默祷之。父见梦画工。一笔而肖。其后杨复所先生欲葬其父肖斋公【杨传芳字肖斋。归善人。】。未得吉兆。堪舆使先生卜之。先生曰。枯龟何知。吾将卜之吾父。是夕梦肖斋盘膝斗岭之墟。左右指曰。左列六十四。右列七十二。学问则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人丁则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复指坐席下曰。兹实祥也。吾其归乎。先生遂以斗岭定议。是皆孝思之所感。非二先生闻道。安能通于神明若此。

  终养

  东莞林公烈【林烈字孔承。别号艾陵。东莞人。官户部郎中。有青山纪闻、卧云洞诗文。】。以户部郎督赋江西。奉其父大桥公以行。或曰。故事。使者不随家。公曰。吾岂以三公易一日之养哉。已而大桥公卒于行署。公得视饭含。人始叹服。香山黄公佐。督学广西。闻母疾。即日疏乞致仕。方校士怀集。弃官竟归。南海伦公以训。年十五举乡试第七人。年十九会试第一。殿试第二。授编修。予告毕姻。遂侍母者七年。会兄御史公以谅【伦以谅字彦周。官通政司参议。】告归养。公乃出而供职。后官南京祭酒。迎养太恭人邸中。一日太恭人有归志。即上疏奉板舆归。弟以诜【伦以诜字彦群。别号穗石。官南京兵部武选司郎中。】。年十八举进士。官至武选郎中。例请归养。亦遂不复出。或讽之。则曰。隐居以求其志。吾盖遵孔子法也。海阳林公大钦【林大钦字敬夫。海阳人。嘉靖状元及第。即告归。】。廷试第一。授编修。寻以母老乞归。东莞陈公建【陈建字廷肇。号清澜。官侯官教谕。有皇明通纪、学蔀通辨。以破王守仁之说。】。为教谕数年。擢阳信知县。以母老告归。东莞刘公存业【刘存业字少大。东莞人。官编修。】。举进士一甲第二。授编修。简充经筵官。未四载。疏乞归养。时功令非六年不得请。孝宗以其至孝。特诏许之。后以母命趋朝。踰年复上疏乞归。孝宗循览其疏改容。复许之。踰七年。武宗登极。趋赴阙。复充经筵官。纂修孝庙实录。公不获已。垂涕行。遂卒于官。之数公者。皆岭峤伟人。其道可以济天下。才可以致公卿。乃以养亲为念。脱屣轩冕。是真可以为世之贪位而忘亲者之针砭也哉。

  状元

  吾广于舆图为极南。值离位丙午之间。离者。文明之气也。自禹八年入午会。上下二三千年。天地山川之运适合。故自汉晋以来。扶舆清淑之化始毓而生人才。其卓然首魁天下者。在唐有莫公宣卿。在宋有张公镇孙。在明有伦公文叙【文叙字伯畴。别号迂冈。南海人。弘治状元。官翰林院侍讲。子以谅、以训、以诜。】、林公大钦。然莫公记传无闻。张公遭国危亡。不幸遇变。林公以早丧。弗克建立。独伦公名重士林。德高朝野。初传胪时。当宁见其仪表。深喜状元得人。故庞公嵩诗云。南方间气旋贞会。北阙英标动圣颜。

  五里四会元

  南海治西三十里。有村曰石头、黎涌、石(石肯)。相去五里许。有四会元。世称五里四会元。是其地也。黎涌则伦公文叙、子以训。石(石肯)则梁公储。石头则霍公韬。而文叙复中状元。以训榜眼。以谅解元进士。以诜进士。世复称父子四元双进士。海内科名之盛。无出其右。所谓南伦北许也。陈公绍儒【陈绍儒字师孔。号洛南。南海人。官南京工部尚书。】云。弘、嘉之际。伦氏一门鼎甲。需穗石公探花始全。故事胪唱后得谒相臣。诸进士咸在。相臣语公曰。君对策洋洋。贾、董之流。初列名一甲第三。今二甲。数乎。公冲挹自如。无几微见于颜色。例二甲为郎。公以次应得北曹。顾辞北而南。且局局户、兵两曹。徒以其间获事亲从兄。爱敬笃至。缙绅如公。谓之仁让兴邦非耶。湛公若水云。霍公生十九年而始学。即博而精。文雄而昌大。既中会元。权臣某者嫉之。勿与状元也。盖三印卷而三倒置云。又伦公文叙、霍公韬。皆以儒士入科中式。未尝一日为诸生。是尤可异。

  解元

  正统辛酉。番禺陈公政【陈政字宣之。番禺人。官云南按察司副使。】者。以诗经发解。二场后。琼山丘公浚请诵所作。惊曰。解元属之子矣。遂不终场而去。揭榜果然。次科丘公乃解元。有江潮【江潮字宗之。贵溪人。官广东提学副使。】者。提学广东。谓霍公韬必发解。及考潮州还。亟召霍公语曰。今科解元当是萧与成【萧与成字宗乐。号铁 峰。潮阳人。官翰林院检讨告归。】。汝次之。然汝当连魁天下。勋名大出萧上。后果如言。又王世芳者。提学广东。谓魁元多出潮州。儒士林大钦必魁天下。是科解元胡一化。而大钦壬辰状元。皆潮州人也。杨公起元年二十。文大有名。督学罗某首拔之。语人曰。乡冠其惠出乎。予阅有人矣。明岁果领解元。前辈识鉴。一一不爽如此。

  文敏父子

  霍文敏登第。谒座主不修门生礼。其后主南宫试。所得士三百人。亦不许称门生。其言曰。是进士者。天子不敢用为私臣。我岂敢曰士由我进。而以之为我家桃李乎。里居。于台使者若监司郡县书帖。皆不称治字。曰。士既通籍。朝廷治之。尊无二上也。其子勉斋【霍与瑕字勉衷。南海人。嘉靖时官广西佥事。有勉斋集。】知慈溪。称上官不曰大人而曰先生。关白上官。不用手本而用素简。某盐院檄营相府。先生不答。因被劾归。父子皆以古道自处。不肯同于流俗者也。

  乡试命题

  广东乡试。不以大学命题。其来旧矣。或以大学命题。则贡院被火。或主司者有祸患。而尤忌圣经一章云。

  全作五经题中式者

  明制科。以全作五经题中式者。仅有二人。其一为福建颜茂猷。颜中甲子乡试。时监察御史止誊录其本经。至甲戌会试。颜仍全作五经题。知贡举者左宗伯林某疏闻。奉旨。念其该博。准与誊录。主司不知上属意。以置乙榜之首。撤场后。宗伯陈公子壮。具揭代请。上准与廷试。取其墨卷进览。命会试录另为一项。列于正榜之前。廷试二甲第二。此异数也。其一为广东王鸣雷【王鸣雷字震生。号东村。番禺人。乙酉举人。清康熙初。与修广东通志。有空雪楼诗集。】。乙酉乡试。以全作五经题。中式第八十四名。居榜之末。榜之末。其犹乙榜之首欤。

  海外衣冠胜事

  广于天下为远藩。仕籍华秩已少。况琼于广又边郡乎。成化二年秋。进薛公远【薛远字季远。海南前所人。天顺时官户部侍郎。】户部尚书。邢公宥【邢宥字克宽。文昌人。天顺时官右佥都御史巡抚江南。有湄丘集。】都御史。丘公浚翰林学士。皆在一月。虽天下望郡亦希觏。洵海外衣冠胜事也。琼本海中一大洲。去中国绝远。自孝陵称为奇甸。人文因以奋兴。若海公瑞清刚正直。又为琼之特出者。惟奇甸故产奇人。天语所符。知异时更有比肩而起者矣。

  琼人无仕元者

  宋末。琼州人谢明、谢富、冉安国、黄之杰。从安抚赵与珞拒元兵于白沙口。皆被执不屈以死。于是终元之世。郡中无登进士者。明兴。才贤大起。文庄、忠介【丘浚。谥文庄。海瑞。谥忠介。】。于奇甸有光。天之所以报忠义也。忠义之钟于人。于海外一洲一岛。殆有甚焉。天不得其子孙而报之。报之于其地。天之穷也。

  五大司成

  明兴。岭海人职大司成者有五人。若琴轩陈先生琏。若琼山丘先生浚。若甘泉湛先生若水。若白山伦先生以训。若泰泉黄先生佐。允若人师哉。湛先生有雍语、南雍志。尤有功于太学。

  贤督学

  吾粤督学使者。在嘉靖时有魏公校者。以德行简士。甫至任。不事考较文艺。辄行黜陟。尝使陈激衷、林克忠二人教诸生静坐。务见仁体。每晨入见。稽所得而开导之。大毁寺观淫祠。以为书院社学。使诸童生三时分肄歌诗习礼演乐。禁止火葬。令僧尼还俗。巫觋勿祠鬼。男子皆编为渡夫。一时风俗丕变。其崇正辟邪之功。前此所未有也。督学之官。非醇儒不可。使得其人复久任之。如代皇帝之用陈公政。提督北直隶学校。直至九年可也。如魏公者。得十有五人焉。分置省直。使之十年二十年专行其教。将见十五国风移俗易。先生之道大兴矣。

  司教

  吾粤善司教者有六公。一曰海公瑞。其教谕南平也。以朱子白鹿洞五规乡愿忠信廉洁之。以孔子刚者之辩。孟子不见诸侯之守。日与诸生讲明。相见拜揖外。不许将一物为贽。一曰杨公守道。其教谕金乡也。诸生执贽见者受之。随以食诸生之贫而有志者。又以所余俸。置学田三百五十亩。以赡诸生。一曰翟公宗鲁【翟宗鲁字一东。博罗人。嘉靖时官宣平教谕。迁融县知县。】。其教谕宣平也。以典试四川所得聘金。建文明书院。并置田以赡学者。一曰朱公仕夔。其教授南宁也。申苏湖科条以饬之。又作心学时惕图。图凡十二格。一格象闰。日凡八圈。上一大圈象卯。以考存养。下一大圈象戌。以考省察。中六小圈象辰、巳、午、未、申、酉以考经书应酬。因时填圈。妨于事则朱之。协于义则白之。蹈于过则黑之。学存乎心。心存乎惕。惕存乎时与人。士勤而行之。一曰林公光。其教谕平湖也。以道为任。常上敦风化养廉耻一疏。言甚恳切。勉学者穷源探本。反身修行。一时士习丕变。而陈公思贤者。教授漳州。每直指使者至漳。参谒毕。必进问圣躬安否何似。靖难诏至。公恸哭曰。明伦之义。正在今日。与其徒六人。坚不迎诏。即明伦堂为旧君位。哭临如礼。被逮至京。与六人者皆死之。噫。今之君子。有司教之责者。平居则以海、杨、翟、朱、林五公为法。临大节。则以陈公为师。其亦庶乎无忝于宫墙也哉。

  教官不拜

  海忠介为教官。御史诣学。公不拜。曰。若至台院。当以属官礼见。此堂乃师长教士之地。体不应绌。两训导夹公长跪。公立当中。时谓笔床学士。盖教官者。能尊其身而后能尊先圣。不能尊其身。则何以代先圣而行其教。其辱先圣莫大焉。御史如贤。当以忠介之言请于朝。定为仪注。

  辞署县

  叶公春及为福清教谕。台使者委署连江县。辞曰。洪武十四年。禁有司差遣学官。则学官教诸生外不当与矣。齐景公以旌招虞人。杀之不往。守道即守官也。学之于县。岂特旌与皮冠哉。职实欲附于虞人之义。

  乡约

  御史季公本。谪簿揭阳。以化民为事。约为条规。乡立约长以总其教。约副以助其决。约正司训诲。约史主劝惩。知约掌约事。约赞修约仪。月朔会民读约讲义。数约复为一总约。以察诸约之邪正。月终。轮二人至县。传训诲语。行之二年。风俗移革。境内以宁。顺德何公淡【何淡字中美。顺德人。嘉靖时官贵州左参政。】知滨州。取吕氏乡约。教民榜行之。每乡慎选老人。亲为演说大义。使训闾里。按季稽考。民以恶闻。则召其乡老。泣谓之曰。吾不能化若。与若不能化乡。其罪一也。然吾则罪首也。民苟三犯。吾当自劾求退。于若何如。各惭谢而去。讼为之稀。顺德黄公着【黄着字诚。顺德人。正德时官户部郎中。】知安溪。俗喜构讼。市师以爰书训其子弟。公痛除其弊。授以孝经。俗为之变。东莞林公培知新化。仿古敛散法。置义仓一十五所。均口赋。以粮为差。建社学。率二十一里一区。选行谊为师。与诸生言。朔望父老言。约法皆首明伦。使还相告教。作四诫诗。令童子诵之。修古乡射礼于学宫。南海刘公焕知程乡。创小学四斋。聚童蒙肄业。月试分五等。率三十贯给之。又捐千缗市田为小学租。使学掾主之。宁都丁公积【丁积字彦诚。宁都人。成化时官新会知县。师事陈献章。】知新会。申明洪武礼制。参以朱文公四礼仪节。为礼式一书。每乡择三老主之。月朔进于庭。礼其能者。其不肖者榜门示耻。良家子游惰者聚庑下。使口诵小学。亲为讲解。顺德黄公璋知南康。立旌善惩恶二牌于要地。善恶直书其名。人服其公。之数君子者。皆以教养为务。所谓学道爱人者也。是皆可以为州县之法。

  唐氏乡约

  明初。南海平步有六逸。其一曰唐豫。学者称为乐澹先生。尝立乡约。与乡人行之。有曰。婚礼旧俗。先一夕燕其子。子必据尊席而坐。以为渐老之宴。非礼也。今后止许开筵聚亲。子不得据尊席而坐。为父宜依醮礼命之。庶不违古人之意。有曰。礼云。父在。子虽老犹立。今后为子者不许坐。违者叱以辱之。有曰。父母之丧。不得饮宴。亲朋来吊。止宜待以蔬素。有曰。忌日之祭。当以丧礼处之。读祝后。孝子哭尽哀。是日不饮酒食肉。居宿于外。传所谓君子有终身之丧。是也。其延亲宾散胙。必待祭毕。庶不分其祭祀之诚。此四约。最为礼之大者。

  礼议

  广州风俗尚礼。南海洗桂奇尝建同母异父昆弟服议。曰。昔公叔木有同母异父之昆弟死。问于子游。子游曰。其大功乎。狄仪有同母异父之昆弟死。问于子夏。子夏曰。我未之前闻也。鲁人则为之齐衰三月。洗子曰。礼为出母嫁母杖期。乃同母异父之服大功。不已重乎。齐衰三月。则已轻矣。亡于礼者之礼。贵中也。小功其庶矣乎。其为嫂服议曰。人情于无服之亲则易犯。故服也者。所以饰哀而持情合危者也。今有闻嫂之丧而不戚然哀者乎。哀之斯服之矣。昔者子思之哭嫂也为位。夫既无服矣。而又为位焉。必其情有所甚不安者矣。故嫂叔不相为服者。礼也。而不得不服者。情也。礼本诸人情而已矣。其为长子为人后议曰。昔公仪仲子之丧。舍其孙而立其子。孔子非之。子思兄死。使其子白为嗣。后世无词焉。故宗子死。以嫡为后。礼也。若以庶继嫡。是谓夺宗。非礼也。礼曰长子不得为人后者。为支子后言之也。子夏曰。为人后者孰后。后大宗也。立嫡。正所以后大宗也。若所后非小宗大宗之嫡。而辄以长子后之。是谓诬礼。新会汤敬升曰。晋张湛曰。后大宗者。所以承正统也。必大宗之主。小宗五世之嫡。死而无后。然后为之置后。支子不得置后。不继祖与祢也。今之非所后而后焉。是曰诬礼。舍天性之爱而父他人。孝子不忍也。是曰抑本。二者皆自悖于先王之教者也。然则支子之无后者。不无厉乎。曰。礼曰。殇与无后者。祔食于祖。不斩祭也。如之何为厉也。罗虞臣【罗虞臣字熙载。顺德人。嘉靖中吏部主事。有司勋文集。】曰。礼曰。支子不祭殇与无后者。殇与无后者。祭于宗子之家。既曰后大宗。则小宗亦不置后矣。况其非小宗乎。既曰祭宗子之家。则不为之立后矣。故立后出继之礼。古所无也。自此说行。使人子舍其亲而事他人之亲。天理人情必不安。嗟乎。古今之以此陷于不孝不仁者。可胜道哉。汤氏族谱之不与为后者。有以也。

  嫡子不释丧服

  西宁之连滩。凡冢子有父母之丧未葬。终身不释丧服。庶子则否。虽市井鄙人。亦如是。礼。丧小记曰。久而不葬者。惟主丧者不除。盖死者以归土为安。丧事既葬始毕。故记曰。兄弟之丧内除。亲戚外除。外除者。由外饬以散哀也。灵柩未安则服不变。服不变则哀未衰。故礼云。主丧不除。所以欲人子之葬亲当及时也。礼失而求诸野。连滩其亦可称也夫。

  作七

  吾粤丧礼。亡之七日一祭。至七七而终。或谓七者火之数。火主化。故小儿生而七日一变。逢七而祭。所以合变化之数也。予谓人生四十九日而魄全。其死四十九日而魄散。始死之七日。冀其一阳来复也。祭于来复之期。以生者之精诚。召死者之神爽。七七四十九日不复。则不复矣。四十九日者。河图之尽数。数尽而祭止。生者亦无可如何也。

  为师服

  白沙先生之没。甘泉翁曰。道义之师。成我者与生我者等。为之制斩衰之服。庐墓三年。不入室。如丧父。然其告词有曰。成吾之身。孰与尽吾之性。教育之恩。何异生养之劳。在礼经则师无无服之文。在义起则例有缘情之制。昔者孔子没。门人有三年之丧。大抵礼缘情行。例以义起。亦天地之大经。古今之通义云。

  教俭

  湛文简为南大司马。令民毋得餐大鱼。市中毋得丛饮。除岁。庶民毋得焚楮祀天。糜财犯礼。盖导民以俭之一端也。

  师弟六皓

  甘泉讲学天关。有简翁者。年百有三岁。就而问学。将执弟子之礼。甘泉弗受也。延翁忠爱堂上南向坐。己东向坐以宾之。谓是翁容貌凝然。所养纯一。赤子之心已复。吾当师而事之。时甘泉年八十有五。观者谓其以三达之尊。而谦让不遑。致礼布衣一老。诚为有道者之风云。时有黎养真瑞鸾者。年八十二。黄慎斋民准【黄民准字邦直。别号慎斋。顺德人。官平乐训导。师事湛若水。有心性解。】年八十一。吴藤川纯年八十。皆游甘泉门下。甘泉称为三皓。有歌云。养真慎斋与藤川。三皓同时及我门。而袁教授邮者。年七十余。与慎斋同注甘泉心性图书。一堂之上。师弟子皆庞眉鹤发。太古衣冠。好事者因与简翁合绘为图。称曰师弟六皓。其后甘泉年九十五。复开龙潭书院。时东莞有钟景星叔辉者。年七十有二。增城有张春冈潮者。年七十有三。侍之开讲。每展书发挥所得。声响不减少年。皆异人也。

  九老雅集

  何端恪公维柏家居时。有馈佳味者。即白其父。延里中九老燕集。九老者。达斋唐明府年九十二。沃泉邓宪副八十六。荔湾周太守八十三。狮山周明府八十二。端恪之父通议公七十七。豫斋曾佥宪与虚谷江明府皆七十二。北崖辛通府与惠斋张贰府皆七十一。端恪诗。五仙旧在三城里。九老今同一里间。春日蔬盘真率会。风流长得似香山。时嘉靖甲寅岁也。

  称寿

  世之称寿者。率以十为数。岭南及江西宁都。则以十之一为数。魏禧【魏禧字叔子。一字冰叔。学者称勺庭先生。宁都人。隐居不仕清。工古文。有魏叔子文集。】谓前十之年。必加一而后成。后十之年。必从一而生。此大易贞元之义。于礼为宜。

  合食

  博罗周谦山。常仿花树韦家礼。同祖兄弟合食于四孟朔。同父兄弟合食于每月朔望。费咸己出。罄俸余置谷百余石。与兄弟均之。周族之不能给者。

  养士

  甘泉翁官至上卿。服食约素。推所有余以给家人弟子。小宗、大宗有义田。有合食田。相从士二千九百有余。于沙贝乡。则有甘泉、独冈、莲洞馆谷。于增城、龙门。则有明诚、龙潭馆谷。于会城。则有夭关、小禺、白云、上塘、蒲涧馆谷。于西樵。则有大科、云谷、天阶馆谷。罗浮则有朱明、青霞、天华馆谷。曲江则有帽峰。英德则有清溪、灵泉馆谷。南都则有新泉、同人、惠化馆谷。溧阳则有张公洞口、甘泉馆谷。扬州则有城外行薖、甘泉山馆谷。池州则有九华山、中华馆谷。在徽州则有福山、斗山馆谷。武夷则有六曲仙掌、一曲王湛会讲馆谷。南岳则有紫云馆谷。平生以兴学养贤为任。所至之地。咸有精舍赡田。以便来学。故所造就士。皆有得于先生之学。以淑其身。以惠诸人。孟氏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为乐。如先生者。可谓得其所乐也已。吾人为孔孟之徒。贵而有位。当以先生为法。

  请迁寺

  翟一东先生宗鲁。初为诸生。以博罗延庆寺逼近泮宫。上书督学魏公校曰。凤鸱不并树而栖。兰棘不同林而植。今泮宫实压招提。庠声嚣于梵音。青衿杂于左衽。非所以息邪反经、崇儒贞教也。徙寺他所。以其地广学宫便。魏公从之。谓此议可行于天下。

  过洋乐

  东莞李竹隐先生。当宋末。使其婿熊飞起兵勤王。而身浮海至日本。以诗书教授。日本人多被其化。称曰夫子。比死。以鼓吹一部送丧返里。至今莞人送丧。皆用日本鼓吹。号过洋乐。乐人皆倭衣倭帽以象之。

  狱中拜节

  陈文忠在刑部狱。值履端及万寿圣节。圜中故事。是早。依官班向天北拜。或有谓囚服不宜拜节。有谓朝中亦有青衣小帽拜于墀下者。公谓君亲寿考。无日忘之。眇尔罪人。庸知改岁乎。于是拜圣节。不拜年节。人以为知礼。

  白血

  保昌有丘必明者。宋咸淳中进士也。德佑丙子。与东莞熊将军飞。力拒元兵于梅关。战败被执。死之。白血飞流。无涓滴红者。其后文丞相遇害。颈中涌白膏。直喷数尺。忠臣之死。每有奇异若此。

  麦公雨

  麦公贞庵。名秀岐。番禺人。万历间。以举人知万年县。县民弃女者载道。公于家乡取乳母十余人。拾而养之廨中。儿稍长。乃还其父母。天大旱。上官使公祈雨。公不肯祈。问之。则曰。万年百姓不仁。生女辄弃。天故以大旱罚之。民自今若不弃女。皆上要约于县。县乃为之祈雨。上官诺之。公于是出教与民约。民皆乐从。愿勿复弃女。公乃徒跣出郊伏祷。大雨如注。民以为麦公雨云。

  孝子粟

  揭阳有周孝者。幼时问其母曰。我当何名。其母曰。吾欲名汝以孝。孝喜曰。甚善。吾能孝。即无读书亦可矣。家贫。躬耕以养。每晨具衣冠拜母乃出。暮归复然。岁大旱。乡人念惟孝可以动天。请于县令。礼致之。孝至。祷焉。天大雨。民以有年。因称为孝子粟。觉浪丈人云。自古忠臣孝子。莫不以愚鲁而成。当王祥卧冰时。彼惟知有母。不知有身与夫天地造化也。而天地造化卒为之逆施。以答其诚。所谓其愚不可及。吾于周孝亦云。

  沉原壤

  陈岩野先生。少应童子试。学使者命题。幼而不逊弟。长而无述焉。先生与彭忠愍曜【彭曜字着卿。顺德人。永历时官户科给事中。往谕唐王聿键被杀。】并录进庠。既十余年。同案生八九十人。无有举贤书者。先生谓忠愍曰。是岂原壤为祟耶。乃以刍为原壤像。为文祭之。沉于江。是年忠愍得举。越三年。先生授兵部主事。以拜官日举于乡。冠带就鹿鸣宴。人以为荣。已而与忠愍同死国事。以忠节着。其未经禳除者。卒无一人通显。噫。亦信有兆欤。

  广州时序

  立春日。有司逆勾芒土牛。勾芒名拗春童。着帽则春暖。否则春寒。土牛色红则旱。黑则水。竞以红豆五色米洒之。以消一岁之疾疹。以土牛泥泥灶。以肥六畜。元日拜年。烧爆竹。啖煎堆白饼沙壅。饮柏酒。元夕张灯烧起火。十家则放烟火。五家则放花筒。嬉游者。率袖象牙香筒。打十八闲为乐。城内外舞狮象龙鸾之属者百队。饰童男女为故事者百队。为陆龙船。长者十余丈。以轮旋转。人皆锦袍倭帽。扬旗弄鼓。对舞宝镫于其上。昼则踢(毛匽)【(毛匽)系广东土字。即现在的踢毽。】五仙观。(毛匽)有大小。其踢大(毛匽)者市井人。踢小(毛匽)者豪贵子。歌伯斗歌。皆着鸭舌巾。驼绒服。行立凳上。东唱西和。西嘲东解。语必双关。词兼雅俗。大约取晋人读曲十之三。东粤摸鱼歌十之四。其三分则唐人竹枝调也。观者不远百里。持瑰异物为庆头。其灯师又为谜语。悬赏中衢。曰灯信。二月始东作。社日祈年。师巫遍至人家除禳。望日以农器耕牛相市。曰犁耙会。清明有事先茔。曰拜清。先期一日曰划清。新茔必以清明日祭。曰应清。三月二十三日为天妃会。建醮扮撬饰童男女如元夕。宝马彩棚亦百队。佛山则以上巳为真武会。放大爆竹。四月八日浴佛。采面荭榔。捣百花叶为饼。是日江上陈龙舟。曰出水龙。潮田始作。五月自朔至五日。以粽心草系黍。卷以柊叶。以象阴阳包裹。浴女兰汤。饮菖蒲雄黄醴。以辟不祥。士女乘舫。观竞渡海珠。买花果于蛋家女艇中。夏至磔犬御蛊毒。农再播种。曰晚禾。小暑小获。大暑则大获。随获随莳。皆及百日而收。七月初七夕为七娘会。乞巧。沐浴天孙圣水。以素馨、茉莉结高尾艇。翠羽为篷。游泛沉香之浦。以象星槎。十四祭先祠厉为盂兰会。相饷龙眼、槟榔。曰结圆。潮州则日结星。二十五为安期上升日。往蒲涧采蒲。濯韸韸水。八月蓼花水至。有月。则是岁多珠。为大饼象月浮。桂酒剥芋。芋有十四种。以黄者为贵。九日载花糕萸酒。登五层楼双塔放响弓鹞。霜降展先墓。诸坊设斋醮禳彗。十月下元会。天乃寒。人始释其荃葛。农再登稼。饼菜以饷牛。为寮榨蔗作糖霜。冬至曰亚岁。食鲙。为家宴团冬。墓祭曰挂冬。小除祀社。以花豆洒屋。次日为酒以分岁。曰团年。岁除祭。曰送年。以灰画弓矢于道射祟。以苏木染鸡子食之。以火照路。曰卖冷。

  放鹞

  南海之佛山。岁九月十日为放鹞会。先期主者悬式于鹞场。鹞皆以白楚纸为之。凡两翼。一竿一弓。翼广一尺。以平为上。竿长三尺。弓二尺。弦以竹根片或铜片。以薄为上。主者察之。嵌以印。放日。主者立一竿于地。长二丈。人十人为耦。离竿二丈。约之曰。毋过竿。毋不及竿。出大竿。复出小竿。如是者赏。约已。依次而度。鹞出于竿末。则以线之直上者为上。线已直上。则竿中更吐一竿。高至三丈。又以线之直出于三丈之末者为上。线既直出于三丈之末。又以鹞之声清和中节。而其态回翔合度者为上。

  拾灯

  海丰之俗。元夕于江干放水灯。竞拾之。得白者喜为男兆。得红者谓为女兆。或有诗云。元夕浮灯海水南。红灯女子白灯男。白灯多甚红灯少。拾取繁星满竹篮。广州灯夕。士女多向东行祈子。以百宝灯供神。夜则祈灯取采头。凡三筹皆胜者为神许。许则持灯而返。踰岁酬灯。生子者盛为酒馔庆社庙。谓之灯头。群称其祖父曰灯公。八月十五之夕。儿童燃番塔灯。持柚火。踏歌于道曰。洒乐仔。洒乐儿。无咋糜。塔累碎瓦为之。象花塔者其灯多。象光塔者其灯少。柚火者。以红柚皮雕镂人物花草。中置一琉璃盏。朱光四射。与素馨茉莉灯交映。盖素馨茉莉灯以香胜。柚灯以色胜。

  打仔

  下番禺诸乡。岁正月初旬。儿童先集山野间。以拳棒相角。谓之打仔。已而壮者蜂拥至助之。以胜负卜其乡一岁之兴衰。阳江县西有厮打冈。岁五月五日。乡人无老少咸集奋斗。谓胜则一方吉利。此亦吴俗斗力之戏。各料强弱相敌。事类讲武。然非礼让之风也。宜禁。

  吹角卖物

  顺德之容奇、桂州、黄连村。吹角卖鱼。予诗。吹角卖鱼人。拾灯求子客。其北水古、粉龙渚、马齐村。则吹角卖肉。相传黄巢屯兵其地。军中为市。以角声号召。此其遗风云。

  赌蔗斗柑

  广州儿童。有赌蔗、斗柑之戏。蔗以刀自尾至首破之。不偏一黍。又一破直至蔗首者为胜。柑以核多为胜。有咏者云。赌蔗斗柑独擅场。

  采青

  琼州风俗之敝。尤在上元。自初十至十五五日内。窃蔬者。行淫奔者。不问。名曰采青。此宜严禁。

  永安崇巫

  永安俗尚师巫。人有病。辄以八字问巫。巫始至。破一鸡卵。视其中黄白若何。以知其病之轻重。轻则以酒馔禳之。重则画神像于堂。巫作姣好女子。吹牛角鸣锣而舞。以花竿荷一鸡而歌。其舞曰赎魂之舞。曰破胎之舞。歌曰鸡歌。曰暖花歌。暖花者。凡男婴儿有病。巫则以五彩团结 群花环之。使亲串各指一花以祝。祝已而歌。是曰暖花。巫自刳其臂血以涂符。是曰显阳。七月七夕。则童子过关。十四夕。则迎先祖。男子或结场度水。受白牒黄诰。妇人或请仙姐。施舍钗钿。仙姐与女巫不同。女巫以男子为之。仙姐以瞽人之妇为之。山深谷邃。淫昏之鬼或凭借以为祸福。未可知。县令尝厉禁之。然其根株深固。未能剪除二三也。

  祝灶

  永安岁除夕。妇人置盐米灶上。以碗覆之。视盐米之聚散。以卜丰歉。名曰祝灶。男子则置水釜旁。粘东西南北字。中浮小木。视木端所向。以适其方。又审何声气。以卜休咎。名曰灶卦。

  吹田了

  东莞麻涌诸乡。以七月十四日为田了节。儿童争吹芦管以庆。谓之吹田了。以是时早稻始获也。予诗。芦管吹田了。中含祝岁辞。初秋几望日。早稼始收时。

  贪吏

  吾广谬以富饶特闻。仕宦者以为货府。无论官之大小。一捧粤符。靡不欢欣过望。长安戚友。举手相庆。以为十郡膻境。可以属餍脂膏。于是争以母钱贷之。以五当十。而厚责其赢利。其人至官。未及视事。即以攫金为事。稍良者或恣睢掠拾。其巧黠者则广布爪牙。四张囊橐。与胥吏表里为奸。官得三而胥吏得七。蚩蚩小氓。以边徼荒远见欺。淫刑枉法。其亦何求而不得乎。尝见一二婪吏矣。凡构讼者。两造皆勒其长夫。父告其子。则勒其父长夫。兄告其弟。则勒其兄长夫。而子弟亦不得免。皆勒长夫。家有美花珍果。墓有乔木。亦必勒其长夫。一长夫折金十四余两。胥役携之入署。此婪吏者匿笑而受之曰。吾不若是锱铢之取也。吾则无以应上官之诛求也。嗟夫。吾粤之为官者。计其诛求之状。亦大抵以上中下三等相吞而已矣。上官眈眈乎中。中复眈眈乎下。下则无所眈眈也。亦惟于匹夫匹妇之微。穷其巧力而已矣。所由者。官者戾虫。民者甘饵。京师者。饿虎之山。权贵者。择肉之主。其不足以为水者。东粤之膏脂。不足以为薪者。东粤之筋骨。其以珠贝为泥沙者。取之匹夫而不足。以金钱为粪土者。取之匹妇而已有余也。嗟夫。吾粤金山珠海。天子南库。自汉唐以来。无人而不艳之。计天下所有之食货。东粤几尽有之。东粤之所有食货。天下未必尽有之也。故今之官于东粤者。无分大小。率务朘民以自封。既得重赀。则使其亲串与民为市。而百十奸民从而羽翼之。为之龙断而罔利。于是民之贾十三。而官之贾十七。官之贾本多而废居易。以其奇筴。绝流而渔。其利尝获数倍。民之贾虽极其勤苦。而不能与争。于是民之贾日穷。而官之贾日富。官之贾日富。而官之贾日多。遍于山海之间。或坐或行。近而广之十郡。远而东西二洋。无不有也。民贾于官。官复贾于民。官与贾固无别也。贾与官亦复无别。无官不贾。且又无贾而不官。民畏官亦复畏贾。畏官者。以其官而贾也。畏贾者。以其贾而官。于是而民之死于官之贾者十之三。死于贾之官者十之七矣。嗟夫。在昔国之富藏之于民。今也藏之于官。复藏于官而贾者。藏于贾而官者。民日穷而盗贼日炽。其祸不知所底。非有圣君贤相。端本澄源。以节俭为之倡率。禁难得之货。明贪墨之刑。则东粤一隅。何以有匹夫匹妇之性命也哉。噫。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