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译文
鬼谷子译文

未知 | 子部

《鬼谷子译文》,又名《捭阖策译文》。根据《鬼谷子》释读,翻译而来,《鬼谷子》据传是由鬼谷先生后学者根据先生言论整理而成。该书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鬼谷子》作为纵横家游说经验的总结,它融会了鬼谷子毕生学术研究的精华。

1.27 万字

鬼谷子
鬼谷子

王诩 | 子部

《鬼谷子》一书,从主要内容来看,是针对谈判游说活动而言的,但是由于其中涉及到大量的谋略问题,与军事问题触类旁通,也被称为兵书。书以功利主义思想,认为一切合理手段都可以运用。它讲述了作为弱者的一无所有的纵横家们,运用谋略口才如何进行游说,进而控制作为强者,握有一国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的诸侯国君主。 作者:鬼谷子,姓王名诩(或利),又名王禅、王通,号玄微子。因他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周阳城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也是兵家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他通天彻地,兼顾数家学问,人不能及,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

1.79 万字

书林清话
书林清话

叶德辉 | 史部

《书林清话》是叶氏版本目录学论著的代表之作,也是中国版本学史上一部极有影响的版本学专著。关于此书的内容和特点,叶启崟在《书林清话》的跋语中介绍说,此书“于刻本之得失、钞本之异同,撮其要领,补其阙遗;推而及于宋元明官刻书前牒文、校勘诸人姓名、版刻名称、或一版而转鬻数人,虽至坊估之微,如有涉于掌故者,援引旧记,按语益以加强,凡自来藏书家所未措意者,靡不博考周稽,条分缕析。此在东汉刘班、南宋晁陈以外,别自开一蹊径也”,确实是详实中肯之论。

18.22 万字

通鉴总类
通鉴总类

沈枢 | 史部

二十卷。宋沈枢编撰。沈枢字持要,德清(今浙江德清县)人,南宋绍兴年间 (1131—1162年)进士,官至太子詹事、光禄卿,生卒年不详。所编《通鉴总类》,仿照《册府元龟》体例,将司马光《资治通鉴》一书中所记载的史事分为二百七十一门,每门下列若干标题,以事命名,再按时间先后排列,采摭精华,分门归类,便于检索阅读。该书最早版本是元至正二十三年 (1363年) 吴郡庠刻本。明万历二十三年 (1595年)有孙隋刻本,万历三十九年 (1161年) 又有刘成刻本。现均为北京图书馆等收藏。

58.72 万字

金史纪事本末
金史纪事本末

李有棠 | 史部

清末李有棠撰。五十二卷。李氏究心辽、金历史,于著《辽史纪事本末》同时,撰成是书。 全书分正文、考异二部分,正文俱本正史,列有帝基肇造、克辽诸路、张邦昌之僭、熙宗刑政得失、河决之患等五十二专题。考异占全书大半,参以《大金国志》、《金节要》、《金志》、《金盟本末》等五百余种史籍,对人名异同、地理沿革、史实纷歧爬梳考订,提供线索,以纠正《金史》之舛误,颇见功力。卷首有纪年表、帝系考,末附引用书目,便于索检。然全书译名悉从乾隆《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与旧史歧异,正文年代亦有误,是为欠缺。光绪二十九年(1903),由江西学政吴士鉴将此书与《辽史纪事本末》奏荐,得朝廷嘉奖。初刊与《辽史纪事本末》合为《辽金史纪事本末》。

14.14 万字

辽史纪事本末
辽史纪事本末

李有棠 | 史部

纪事本末体辽代史书。清李有棠撰。李氏因《辽史》过于简略,记事重复,疏漏舛误之处多见,又因自袁枢首创纪事本末体,“嗣后沿作者多,历史俱备,惟辽、金尚觉阙如”,乃作此书。编纂工作始于光绪十年(1884),在任山峡江训导时撰成全书。 本书依据《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元史》、《契丹国志》、《大金国志》、《资治通鉴》、《读资治通鉴长编》、《三朝北盟会编》,并参考诸说部、传记、文集等著述,撷取编排为40事,每事1卷。书前有关于辽、金纪事本末的两个奏折及《帝子考》、《纪年表》两篇。 本书体例分正文和考异两部分。正文“区别条流,各从其类,均以正史为主”。考异则兼采群书,用小注双行分裁的形式,把诸书异同“分裁每条之下……以便观览而资质证”。是书“末议不参,以归简洁”,其考异部分对记事异同。词之详略、年月舛误、史实错讹、山川形势都参酌前人研究成果,详细做了考订;并对它书的有关记载进行了辨证。这些考证,对研究辽史颇有裨益。不过考异征引有时过繁,有时把与史文关系不大,甚或全无关系的资料也全文收录,致有臃肿之感。另外截取史文间或失之粗疏,还缺乏有关典章制度的专题,也是此书一大缺欠。本书版本有光绪十九年的初刻本,光绪二十九年经作者修订后的重刻本。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辽史纪事本末》点校本,即以重刻本为工作本,参校《辽史》、《契丹国志》等书而成。

8.55 万字

十七史百将传
十七史百将传

张预(宋) | 子部

《十七史百将传》又称《百将传》、《正百将传》,是北宋东光(今河北省东光县)人张预(字公立)用了数年时间编写的。他从十七史中选出一百位名将编写他们的传记。 此书是按照《孙子》的思想编写的,後世许多的名将传记都是受到了他的影响。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翁氏刻隆庆元年(1567年)耿文光印本,分十卷,共一百位名将。

16.67 万字

商君书
商君书

商鞅 | 子部

《商君书》,又称《商子》,为中国战国法家人物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商君书》侧重记载法家商鞅辅佐秦孝公时进行革新变法、重农重战、重刑厚赏、反斥儒家言论,主要反映了战国法家的政治思想。在《汉书》中录有二十九篇,但现在仅存二十四篇(另有两篇有目无文)。其中有些篇所述史实在商鞅死后,说明不是商鞅本人所作,但书中保留了商鞅法家思想遗著,并记录了商鞅的言行,约为战国末年商鞅后学编成。《韩非子》与司马迁都曾提到过这部书。

2.52 万字

论衡
论衡

王充 | 经部

《论衡》,是中国东汉时期思想家王充的重要著作。全书共计十三卷,八十五篇,佚亡一篇。主要阐述了作者无神论的思想观点,对当时社会上谶纬盛行,社会上层和民间流行各种神秘主义进行了批判。 东汉时代,儒家思想占支配地位,但与春秋战国时期所不同的是, 儒家学说掺进了谶纬学说, 而其集大成者的是《白虎通义》。王充作《论衡》一书,就是针对这种神秘主义的谶纬说。“衡”字本义是天平,《论衡》的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论衡.对作》篇)。 现存《论衡》有 85 篇,与《后汉书·王充传》的说法吻合。 但王充在《自纪篇》中却说“吾书百篇”,“吾书亦才出百”,可能《论衡》 原有百篇以上,到范晔写《后汉书》时仅可见到 85 篇了。因为《论衡》一书被认为是“诋訾孔子”,“厚辱其先”,故遭到当时以及后来的很多统治阶级的冷遇和禁锢,将它视之为“异书”。

26.07 万字

明太祖宝训
明太祖宝训

佚名 | 史部

《明太祖宝训》,明朝官修的记录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语录”。朱元璋,字国瑞,濠州(今安徽凤阳)人,是元末农民起义军的首领,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由南向北统一全国的先例。他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广招谋士博采众议,治军严明持重用兵,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创造性地采用水陆并进的作战方法,弥补了当时骑兵的严重不足,把一个素以骑兵优势著称的元蒙势力,驱逐出中原大地。 《明太祖宝训》详细记录了朱元璋理国治军的言论,其建军思想、治军原则、用兵方略,对后世兵家产生了较为重要的影响。

13.86 万字

隋书
隋书

魏征 | 史部

《隋书》,唐魏徵等撰。隋文帝时,王劭已撰成《隋书》八十卷。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令狐德棻首先提出修 齐、梁、陈、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议,隔年,唐朝廷命史臣编修,数年仍未成书。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命房玄龄监修隋史,另纪传部分监修的还有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贞观十年(636年)成书。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35年。记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共38年历史。

85.81 万字

北齐书
北齐书

李百药 | 史部

《北齐书》,唐朝史家李百药撰,属纪传体断代史,共50卷,纪8卷,列传42卷,记载上起北魏分裂前十年左右,接续北魏分裂、东魏立国、北齐取代东魏,下迄北齐亡国,前后约五十余年史实,而以记北齐历史为主。同时期成书还有《梁书》、《陈书》、《周书》、《隋书》。这五部书,时人称之“五代史”。 唐太宗颇器重百药的才学,百药先后于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和三年(629)两次奉诏继续完成父撰《齐书》遗稿,并参考了隋朝史家王劭所撰编年体《齐志》。《齐书》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经历了三个朝代(北齐、隋、唐)、共六十多年时间。 后来《北齐书》遭受严重散佚。到南宋时,五十卷的《北齐书》仅剩一卷帝纪、十六卷列传是李百药的原文;其余各卷,都是后人根据唐代史家李延寿所撰《北史》抄补修成的。由于《北史》当时并没有遭到散佚,故后人根据《北史》以补写《北齐书》,在文字上非尽属百药原文,但在内容上则不失真实(因《北史》的北齐史部分多采自《北齐书》)。《北齐书》原名《齐书》,在宋朝时,为区别萧子显《南齐书》改为《北齐书》。 《北齐书》无志及表,后人据相关史料补作志表,清人万斯同《历代史表》有〈北齐诸王世表〉、〈北齐异姓诸王世表〉、〈北齐将相大臣年表〉各1卷,近人施和金《北齐地理志》5卷。

28.70 万字

陈书
陈书

姚思廉 | 史部

  《陈书》纪传体断代史,帝纪6卷,列传30卷,共36卷。姚察、姚思廉编撰,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记载了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后主陈叔宝被隋文帝灭国首尾三十三年间的史事。记载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亡国前后三十三年间的史实,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   《陈书》的史料来源除陈朝的国史和姚氏父子所编旧稿外,还有陈《永定起居注》八卷,《天嘉起居注》二十三卷,《天康光大起居注》十卷,《太建起居注》五十六卷,《至德起居注》四卷等历史材料和他人撰写的史书。

20.14 万字

梁书
梁书

姚思廉 | 史部

《梁书》,唐朝人姚思廉著,纪传体记载南朝梁朝史。书成于贞观十年(636年),共56卷。 最早萧子显写有《普通北伐记》五卷,萧韶写有《梁太清记》十卷,沈约写有《武帝本纪》十四卷,周兴嗣写有《梁皇帝实录》五卷。许亨写成《梁史》五十八卷。梁代谢昊又有《梁书》四十九卷,陈代何之元和隋代刘璠各成《梁典》三十卷。 姚思廉之父姚察在隋时有旧稿,大业二年(606年)姚察死,嘱其子思廉续书,贞观三年(629年)思廉奉命修史,房玄龄和魏徵为总监修,并采谢昊、顾野王诸家旧作,贞观十年(636年)书成。《梁书》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有二十六卷卷末论赞称“陈吏部尚书姚察曰”。另在列传中新创《止足列传》,记述功成身退的士大夫的事迹。上自502年梁武帝萧衍称帝,止于557年陈霸先灭梁。 该书特点之一为引用文以外的部份不以当时流行的骈体文,而以散文书写。 后人据相关史料补作《梁书》的志表,清人万斯同《历代史表》中有《梁诸王世表》、《梁将相大臣年表》各1卷,洪齮孙《补梁疆域志》4卷。

37.28 万字

周书
周书

令狐德棻 | 史部

《周书》,唐令狐德棻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岑文本和崔仁师等人。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诏修梁、陈、齐、周、隋五代史,令狐德棻与岑文本、崔仁师负责撰北周史,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共五十卷,本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而史论多出于岑文本之手。贞观十年与《北齐书》、《梁书》、《陈书》、《隋书》同时进呈皇家。本书记载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纪传体史书。《周书》文笔简洁爽劲,清代史家赵翼说它“叙事繁简得宜,文笔亦极简劲”。《周书》不只是记述西魏及北周皇朝的史事,内容兼顾了同时代的东魏、北齐、梁与陈等四朝的重大史事,对于帝位更迭、重大动乱,皆详加载明,反映了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势及纷繁的历史事件。 赵翼曾曰:“当后周时,区宇瓜分,列国鼎沸,北则有东魏、高齐,南则有梁、陈,迁革废兴,岁月更异,《周书》本纪一一书之,使阅者一览了然。” 《周书》无志及表,后人据相关史料补作志表,有清人练恕《北周公卿表》1卷,万斯同《二十五史补编》有〈周诸王世表〉、〈周公卿年表〉各1卷。近人王仲荦《北周地理志》10卷、《北周六典》10卷(以职官为主)。

32.13 万字

水经注
水经注

郦道元 | 史部

《水经注》是南北朝时期北魏郦道元的著作。从书名来看,此书是另一种叫做《水经》的书作《注》。事情的确如此,三国时期的一位已经不知名的作者写了一本名叫《水经》的书,内容非常简略,全书只有八千二百多字,每一条写在此书上的河流,都是公式化的:发源、简单的流程、入海,或在何处汇入另一条大河。全书《注》文超过《经》文二十多倍。《水经注》是一部三十多万的巨构,是一部独立的古典名著。

199.25 万字

菜根谭
菜根谭

洪应明 | 集部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

1.98 万字

直斋书录解题
直斋书录解题

陈振孙 | 史部

《直斋书录解题》,私人藏书目录,南宋陈振孙撰,56卷。 嘉熙二年(1238年)陈振孙在临安(今杭州)编撰此书,晚年退休时,仍继续购书、抄书不缀,分经、史、子、集4录,53类,收书多达3000余种。《直斋书录解题》与宋代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齐名,被誉私家书目的“双璧”。周密《齐东野语》卷12:“近年惟直斋陈氏书最多,盖尝仕于莆,传录夹漈郑氏、方氏、林氏、吴氏旧书至五万一千一百八十余卷,且仿《读书志》作解题,极其精详。” 原书已佚,《永乐大典》收录有此书,清初修《四库全书》时编为22卷。

21.04 万字

弟子规
弟子规

李毓秀 | 集部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的、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是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形式为三字韵语,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弟子规》首先明确强调了做人的各项准则,以教育我们孝顺父母、恭敬兄长。

1.15 万字

淮南子
淮南子

刘安 | 集部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刘向校定时名之“淮南”,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李尚、苏飞、伍被、左吴、田由等八人,仿秦吕不韦著《吕氏春秋》,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刘安是汉武帝刘彻的叔父,刘安撰作《淮南子》目的,是针对初登基的汉武帝刘彻。原书内篇二十一卷,外篇三十三卷,至今存世的只有内篇,“说林、说山、人闲诸篇多纪古事”。这部书的思想内容接近于道家,同时夹杂着先秦各家的学说,故《汉书·艺文志》将之列为杂家类。梁启超说:“《淮南子》匠心经营,极有伦脊,非漫然獭祭而已。”胡适说:“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书又集道家的大成。”刘文典写有《淮南鸿烈集解》。

16.44 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