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典文学 神魔志怪 唐三藏西游释厄传

观音显像化金蝉

  却说南海普陀山观世音菩萨,自领了如来法旨,在长安城访察取经的善人,在城日久,未逢有德行者。忽闻太宗宣扬善果,选举高僧,开建大会,主坛法师乃是江流和尚,正是极乐中降来的佛子,又是他原引送投胎的长老。菩萨十分欢喜,就将佛赐的宝贝,捧上长街,与木叉货卖。你道他是何宝贝?有一件锦襕异宝袈裟、九环锡杖,还有那金紧禁三个箍儿,密密藏收,以俟后用。只将袈裟、锡杖出卖。菩萨变做一个疥癞形容,手捧着袈裟,艳艳生光。有一等愚僧(“愚僧”二字原缺)问道:“你的袈裟要卖多少价钱?”菩萨道:“袈裟价值五千两,锡杖价值二千两。”那愚僧笑道:“这两个癞和尚是风子也!这两件粗物,除非穿上身长生不老就成佛,也值不得许多银子!”菩萨更不争吵(原作“炒”),与木叉就往前去卖。

  行勾多时,只见宰相萧瑀散朝而回。那菩萨公然不避,当街上拿着袈裟,迎着宰相。宰相勒马观看,见袈裟艳艳生光。菩萨道:“我这袈裟,有好处,有不好处;有要钱处,有不要钱处。”萧瑀道:“何为好?何为不好?”菩萨道:“着了我袈裟,不入沉沦,不堕地狱,不遭恶毒之难,不遇虎狼之灾,便是好处;若贪淫乐祸的愚僧,不斋不戒的和尚,毁经谤佛的凡夫,难见我袈裟之面,这便是不好处。”萧瑀又问道:“何为要钱,何为不要钱?”菩萨道:“不遵佛法,不敬三宝,强买袈裟、锡杖,定要卖他七千两,这便是要钱;若敬重三宝,皈依佛法,我将袈裟、锡杖,情愿送他,与我结个善缘,这便是不要钱。”萧瑀闻言,倍添春色,知他是个好人,即便下马,就与菩萨以礼相见,口称:“大法长老,恕我萧瑀之罪。我皇帝十分好善,即今启建水陆大会,这袈裟正好与大都阐陈玄奘法师穿用。”

  萧瑀就邀菩入朝见驾。径进东华门里,奏上太宗,太宗问曰:“卿来所奏何事?”萧瑀答曰:“臣出了东华门前,偶遇二僧,乃卖袈裟锡杖。臣思法师可着此服,故领僧人见驾。”太宗大喜,便问那袈裟价值几何。菩萨答道:“袈裟五千两,锡杖二千两。”太宗道:“那袈裟有何好处,就值许多?”菩萨道:

  这袈裟,龙披一缕,免大鹏蚕噬之灾;鹤挂一丝,得超化入圣之妙。但坐处,有万神朝礼;凡举动,有七佛随身。仙娥织就,神女机成。闲(原作“开”)时折(原作“新”)迭,千层包裹透虹(原作“红”)霓;遇圣才穿,惊动诸天神鬼怕。

  三宝巍巍道可尊,四生六道尽评论。

  明心解养人天法,见性能传智能灯。

  护体庄严金世界,身心清净玉壶冰。

  自从佛制袈裟后,万劫谁能敢断僧?

  却说唐太宗在那宝殿上,闻言十分欢喜,又问:“那和尚,九环杖有甚好处?”菩萨道:“我这锡杖,是那:

  铜镶铁造九连环,九节仙藤永驻颜。

  入(原作“人”)手厌看青骨瘦,下山轻带白云还。

  摩呵五(原作“立”)祖游天阙,罗卜寻娘破地关。

  不染红尘些子秽,喜伴神僧上玉山。”

  唐王闻言,即命展开袈裟,从头细看,果然是件好物,道:“大法长老,实不瞒你,朕今大开善教,内中有一个大有德行者,法名玄奘。朕买这两件宝物赐他,端的要价几何?”菩萨闻言,与木叉合掌答曰:“既有德行,情愿送他。”说罢,抽身便走。唐王急令萧瑀扯住,道:“朕照原价奉偿,不可推避。”菩萨道:“我有愿在先,今陛下明德正善,敬我佛门,况又有德行的高僧宣扬大法,理当奉上,决不要钱。”唐王见他苦辞,命设素宴,亦不肯领,畅然而去,依旧望东土地(原缺“地”)庙中隐避。

  太宗设午朝,着魏征赍旨,宣玄奘入朝见驾。太宗道:“有劳法师,无物酬谢。早间萧瑀迎着二僧,愿送锦襕袈裟一件,九环锡杖(原缺“杖”)一条。特召大(原作“太”)师至此,如不弃,可穿上与朕一看。”长老遂将袈裟抖开,披在身上,手持锡杖,侍立阶前。文武阶前喝采,太宗喜之不胜,又赐仪从送出朝门,各归禅座。又不觉红轮西坠,正是那:

  日落烟迷草树,帝都钟鼓初鸣。叮叮三响断人行,前后街前寂静。

  上剎辉煌灯火,孤村冷落无声。禅僧入定理残经,正好炼心养性。

  光阴拈指,却当七日正会,玄奘又具表,请唐王拈香。此时善声遍(原作“注”)满天下,文官武、后妃国戚,无论大小人民,俱诣寺听讲。菩萨与木叉道:“今日是水陆正会,以一七继七七可矣。我和你杂在众人丛中,一则看他那会何如,二则看金蝉子可有福穿我的宝贝,三则也听他讲的是那一门经法。”两人随投寺里。只见那法师在台上,念一会《受生度亡经》,谈一会《安邦天宝篆》,又宣一会《劝修功卷》。这菩萨近前来,拍着宝台,厉(原作“励”)声高叫道:“你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大乘教法’么?”玄奘闻言,心中大喜,跳下台来,就对菩萨道:“老师父起手,弟子失瞻,多多有罪。”菩萨道:“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其中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正果。”

  那和尚正讲处,有那司香巡堂官急奏唐王道:“法师正在讲谈妙法,被两个疥癞游僧,将法师扯下坛来,扰乱法堂。”太宗听罢,即令军人擒来。不多时,只见那军人就将两个僧人拿到,见了太宗。那僧人手也不起,拜也不拜,仰面道:“陛下问我何事?”唐王却认得他,道:“你是前日送袈裟的和尚?”菩萨道:“正是。”太宗道:“你既来此处,只该吃些斋便了,为何与我法师乱讲,扰乱经堂,误我佛事?”菩萨道:“你那法师讲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太宗曰:“在于何处?”菩萨道:“见在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太宗道:“你可记得么?”菩萨道:“我记得。”太宗大喜道:“教法师即引上法坛开讲。”

  那菩萨带了木叉,飞上高台,遂踏祥云,直至九霄,现出救苦原身,托了净瓶杨柳。左边是木叉惠岸,执着棍,抖擞精神。喜的个唐王朝天礼拜,众文武跪地焚香,满寺中僧尼道俗,无一人不拜祷道:“好菩萨!好菩萨!”有诗为证:

  瑞霭散缤纷,祥(原作“详”)光护法身。

  九霄华汉里,现出女真人。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