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史演义
南北史演义

蔡东藩 | 讲史演义

  南北史通俗演义,简称《南北史演义》。10册100回,民国13年(1924年)2月上海会文堂书局出版。   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四朝;北朝(439年—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齐和周五朝。南北朝战事纷纷扰扰、朝代更迭频繁,又多奇葩皇帝,叙述难度较大。作者把隋并入北朝内,虽称是沿袭前人笔法,遵循所谓“紫阳书法”,却也不排除自己喜恶。   隋朝虽旋起旋灭,但作为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不好并入北史的。他结束了五胡乱华以来的混乱局面,为唐及以后的统治奠定了基础。隋文帝用长孙晟以夷治夷的成果重建了汉民族的威望和信心。   隋炀帝杨广虽然历来被人辱骂,但他建立科举制度、修凿大运河,自然也是功不可没的。说他因色弑父,很难自圆其说。隋炀帝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因为历史原因,很难厘清。好色荒淫,是众所周知的,但他始终跟萧后在一起、恩爱至死未衰也是不容否认的。本书炀帝事多采自后人小说和戏曲。作者所据《开河记》、《海山记》、《迷楼记》,虽题唐人韩偓作,但却是宋代传奇小说。作为演义小说自无不可,但作为“通俗教育之辅助品”却还是不够严谨的。 

63.92 万字

两晋演义
两晋演义

蔡东藩 | 讲史演义

  两晋通俗演义,简称《两晋演义》,100回,民国13年(1924年)11月,上海会文堂书局出版,题“编述者 古越蔡东帆”。   本书概述从晋武帝司马炎代魏称帝到刘裕代晋止的历史。西晋统一、贾南风乱政、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士族南渡、祖逛北伐、桓温北征等重大历史事件悉数道来。作者将两晋156年间的历史归结为内讧外辱的历史,作为当时的前车之鉴。

59.42 万字

后汉演义
后汉演义

蔡东藩 | 讲史演义

后汉通俗演义,简称《后汉演义》,10册100回,民国16年(1927年)9月,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出版,题“编辑者 古越蔡东帆”。 本书起自王莽建立新朝,到东吴灭亡止。其中又着重讲述光武中兴和汉末三国争雄故事。相对《三国演义》等书,更注重史实。文中作者也多与《三国演义》对比,辨明杜撰附会之处。 但所持观点,仍多是受宋儒理学影响,强分正逆,其诋毁曹操言语,也多为想当然耳。北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不奉蜀汉为正统,到了南宋朱熹等著《资治通鉴纲目》却要强奉刘备为正统。大约因为南宋与蜀汉一样是偏安一隅的小国,诸儒“与时俱进”,就造出这样的理论来,以迎合当时统治者。 有汉一代,史家分为两撅,号为前、后汉,亦称东西汉,这因为汉朝四百年来,中经王莽篡国,居然僭位一十八年,所以王莽以前,叫作前汉,王莽以后,叫作后汉。且前汉建都陕西,故云西汉,后汉建都洛阳,故云东汉。 《前汉演义》百回,自秦始皇起头至王莽篡国为止,此编从前编接入,始自王莽,结局三国。《前汉演义》附秦朝,《后汉演义》附三国首尾相对却也是一个无独有偶的创格。 若要论及后汉的兴亡,比前汉还要复杂:王莽篡国,祸由元后。外戚为害,至于此,光武中兴惩前毖后,亲揽大权,力防外威预政;明帝尤有父风,章帝初政可观;和帝以后,国事日非,外戚,宦官争斗,终至同归于尽,国家大权归入州牧掌握,群雄争霸,弱肉强食,遂有三国。总计自光武至章帝,是君王专政的时代,自和帝至桓帝,是外戚、宦官更迭擅权的时代;若献帝一朝.变端百出,初为乱党交讧时代,继为方镇纷争时代,终为三国角逐时代……

60.94 万字

前汉演义
前汉演义

蔡东藩 | 讲史演义

前汉通俗演义,简称《前汉演义》,10册100回,民国十五年(1926)1月上海上海会文堂书局印行。 本书从秦始皇嬴政出身起,到王莽建立新朝止。叙述秦与前汉两朝故事。作者秉持“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的原则,注重真实,同时,以演义体小说的笔法使得历史具有强烈的故事性,真实地再现两朝波澜壮阔的历史。 “皇帝专制”四字,是笼罩全书之大宗旨。秦造成之,汉沿袭之,是秦汉本一脉相关,无甚区别。秦朝自始皇起,经胡亥、子婴共历三世。 只存在十五年。依事演述、寥寥数回,不成一卷。而且虽名为一朝,实则只闻暴政,未见平治,则秦朝实为由周至汉之过渡时代,故列于汉前,简述事迹。前汉二百多年间,有女宠,有外戚,有方镇,有夷狄,有佞幸,有阉宦,有权奸,古今以来乱国之祸端,俱汇集其中。或谓前汉一代与女宠外戚相始终,亦无不可也。本编旁釆博收,将所有前汉治乱之大事,备载无遗。民国蔡东藩在“演义救国”思想指导下创作的系列长篇历史小说之一,写秦末群雄逐鹿,刘邦建汉至王莽篡汉一段历史。这是一部以正史为经,轶闻为纬,体例特殊,自批自注的演义巨作。全书文笔亲切自然,通俗易懂。

58.50 万字

英烈传
英烈传

佚名 | 讲史演义

英烈传,明代通俗长篇历史小说,又名《皇明开运英武传》、《皇明英烈传》、《云合奇踪》。清怀德堂本。十卷八十回。不题撰人。旧有郭勋和徐渭两种说法,均系假托。 现存最早刊本是万历十九年(1591)刊本,全称《新锲龙兴名世录皇明开运英武传》,8卷60回。另有万历四十四年(1616)序刊本名《京本云合奇踪》,20卷80则,题“徐渭文长甫编”、“玉茗堂批点”。 本书系由明代民间流传故事改编而成,叙元朝末年顺帝失政,朱元璋率兵起义最终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政权。其中一些小故事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如贩乌梅、取襄阳、战滁州等。至于那些英雄似的人物如常遇春、胡大海、花云、徐达、李文忠、沐英、朱文正、邓愈、汤和、郭英、朱亮祖等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今天流行的评书《明英烈传》、《朱元璋演义》等曲艺作品就是据此而加工所成。

22.69 万字

隋唐演义
隋唐演义

褚人获 | 讲史演义

《隋唐演义》是明末清初文学家褚人获创作的一部具有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双重性质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共二十卷,一百回。关于《隋唐演义》的成书时间,鲁迅认为它成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现存最早刻印刊行版为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四雪草堂刊本。 全书整体结构以史为经,以人物事件为纬,以隋炀帝、朱贵儿、唐明皇、杨玉环的“两世姻缘”为大框架,讲述自隋文帝起兵伐陈开始,到唐明皇还都去世为止一百七十多年的传奇历史;小说文字描写灵活多变,或铺陈华丽,富有时代气息,或用笔粗豪,人物形象鲜明,铺叙了隋炀帝奢靡的宫闱生活,隋末群雄起兵,李世民统一天下,武则天荒淫乱唐,以及唐明皇、杨贵妃的风流艳事。书中对隋亡后十六院夫人流落江湖的同情,对秦琼英雄失意的感叹,与作者在明亡以后“鹱落”、“困顿”的遗民心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隋唐演义》是在以前关于隋唐的正史、野史、民间传说以及通俗小说的基础上汇总加工而成。它的诞生标志着说唐题材小说创作的转型,同时也代表了明末清初长篇白篇小说发展的一种趋势,其成功经验对此后的小说创作如《红楼梦》等也有一定的启发、示范作用。

66.19 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