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梦琐言
北梦琐言

孙光宪 | 笔记杂录

  《北梦琐言》,唐五代笔记小说集,尔雨堂丛书本。宋代孙光宪撰,原帙三十卷,今本仅存二十卷。《北梦琐言》记载唐武宗迄五代十国的史事,包含诸多文人士大夫言行与政治史实,为研究晚唐五代史提供了可贵材料。前16卷记唐,后4卷记五代,可补正史之不足。《太平广记》多摘录此书,引文达247条,《旧五代史》援引33条,彭元瑞《五代史注》援引137条。《资治通鉴》亦多次引用此书,如皮日休之事。   孙光宪(901-968),字孟文,自号葆光子,出生在陵州贵平(今属四川省仁寿县东北的向家乡贵坪村)。仕南平三世,累官荆南节度副使、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试御史中丞。入宋,为黄州刺史。太祖乾德六年卒。《宋史》卷四八三、《十国春秋》卷一〇二有传。孙光宪“性嗜经籍,聚书凡数千卷。或手自钞写,孜孜校雠,老而不废”。著有《北梦琐言》、《荆台集》、《橘斋集》等,仅《北梦琐言》传世。词存八十四首,风格与“花间”的浮艳、绮靡有所不同。刘毓盘辑入《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中,又有王国维缉《孙中丞词》一卷。

7.78 万字

搜神记
搜神记

晋·干宝 | 笔记杂录

  《搜神记》,《秘册汇函》本。二十卷。本书对后世中国小说的影响既深且远。原书三十卷,不传。明万历年间胡震亨编刻《秘册汇函》中,收有《搜神记》二十卷,应系从各书中缀合残文而成。大致来说,卷一至卷三记神仙方士及其法术施化,卷四至卷五记灵异感应,卷六至卷十记妖祥梦卜,卷十一记历史人物传说,卷十二至卷十四记怪物异闻,卷十五至卷十六记鬼魂复生,卷十七至卷十九记精怪作祟,卷二十记因果报应。   干宝,字令升,新蔡(今河南新蔡)人,东晋史学家丶文学家。少勤学,博览书记,以才器闻。元帝承制,召为著作佐郎,赐爵关内侯。中兴建,领国史,因家贫,求补山阴令,迁始安太守。王导请为司徒左长史,迁散骑常侍。宝著《晋纪》二十卷,直而能婉,咸称良史。性好阴阳术数,撰《搜神记》成,以示刘惔,惔曰:「卿可谓鬼之董狐。」。另著有《周易注》十卷,《易传》十卷,《周官驳难》三卷。

7.25 万字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

刘义庆 | 笔记杂录

  《世说新语》,又名《世说新书》、《世说》、《新书》、《刘义庆世说》。记述汉末魏晋时期人物的逸事行止,以孔门四科:德性、言语、政事、文学品评人物。文笔清新隽永,描写生动传神,影响后世小说、戏曲、甚至文学发展。   南宋绍兴八(1138)年董弅刻印之三卷三十六篇本,一千一百三十二则。 作者:   刘义庆编撰。刘义庆,临川王。长沙王道怜次子,南朝宋彭城绥里(今江苏省铜城县)人,生于晋安帝元兴二(403)年,为临川武烈王道规后,永初元年袭封,征为恃中。元嘉初,转散骑常侍秘书监,徙度支尚书,迁丹阳尹,寻加尚书左仆射,解职,加中书令,进前将军,出为平西将军荆州刺史。十六年,改授卫将军江州刺史。次年,改南兖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文帝元嘉廿一(444)年卒,年四十二。赠侍中司空,谥曰康王。著《世说新语》八卷,起后汉,迄东晋,轶事琐语,足为谈助。尚有《刘义庆集》八卷,著《徐州先贤传赞》九卷、《江左名士传》一卷、《幽明录》三十卷、《小说》十卷、《集林》一百八十一卷(《旧唐书》、《新唐书》作二百卷)、《后汉书》五十八卷。

8.30 万字

拾遗记
拾遗记

王嘉 | 笔记杂录

  拾遗记,又称《王子年拾遗记》、《拾遗录》,十卷,原题晋王嘉(字子年)撰,梁萧绮录。   前九卷记从上古庖牺、神农到东晋石虎时的神话传说、历史逸闻、奇闻异事;第十卷记昆仑等八仙山,曾以《名山记》为题,单独流传。 《晋书》本传称王嘉撰《拾遗记》十卷。《隋书·经籍志》杂史类著录《王子年拾遗记》十卷,又《拾遗录》二卷。两《唐志》同,唯《拾遗录》作三卷。据萧绮序,王嘉《拾遗记》原为十九卷,二百二十篇。苻秦末年,经战乱佚阙,萧绮掇拾残文,定为十卷,为之作“录”,即论赞。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认为历代著录的二卷、三卷及十卷本,皆非王嘉原书,乃是由十九卷残阙而成的不同传本。   《拾遗记》中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对历史遗闻的记载。所涉人物、事件,往往见诸史传,然仅是撷取一点历史传说,敷演成文,任性夸诞, “十不一真”,具有强烈的志怪色彩。其文字绮丽,辞藻丰茂。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为“历代词人,取材不竭”。是六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也为唐代传奇的繁荣开辟了道路。   王嘉(?-390),字子年,陇西安阳(治今秦安县东)人。是当时的一个方士,滑稽好语笑。王嘉初隐居于东阳谷(今秦安县兴国古城、兴丰乡),凿崖冗居,有徒弟数百人。石季龙之未(348),由于战乱,王嘉丢下徒弟到长安,潜于终南山,结庵庐而止。他的徒弟寻着他的遗迹也到达终南山,他又迁隐于倒兽山(今陕西临潼新丰镇南)。苻坚屡次征召他出山做官,他都没有答应。后被逼无奈,于晋孝武帝 太元九年(384)冬入长安,居于宫中外殿。王嘉“能言未然之事,辞如谶记”,所以公侯以下,都到王嘉处参拜,询问世事。太元十一年(386),姚苌入长安,仿效苻坚的做法,在礼节和待遇上都超过了苻坚对王嘉,并逼迫王嘉随从他,每件事情都要向王嘉询问。当姚苌和苻登相持战争,姚苌问王嘉:“吾得杀苻登定天下不?”王嘉回答说:“略得之。”姚苌愤怒地说:“得当云得,何略之有?”于是一气之下便杀了王嘉。但后来姚苌死后,事实上确实是他的儿子姚兴杀掉苻登的。另著有《牵三歌》。

4.45 万字

神仙传
神仙传

葛洪 | 笔记杂录

《神仙传》中故事众多,故篇幅较长,故事情节大多复杂、奇特、生动。如《栾巴传》写仙人栾巴为民除害的故事,中间说一庙鬼化作书生,骗太守许以女儿。栾巴见之,遂做法驱之,使庙鬼现形为老狸。故事以生动的情节,刻画了道教的法力,笔墨虽少,却塑造了一个为民除害的正面形象。类似的故事还有《王远传》、《刘根传》、《吕恭传》等,均以想象丰富,记叙生动著称。 该书记载古代传说中八十五位神仙故事(王远传附蔡经传),大体继《列仙传》而作,其中容成公、彭祖二条与《列仙传》重出。其中很多人物并不是道士但都均被葛洪“请入”传中。虽事多怪诞,但其中不少人常为后世养生文献所引用;有些内容对研究中国古代养生学术也不无参考意义。

3.88 万字

列仙传
列仙传

刘向 | 笔记杂录

列仙传,明正统道藏本。二卷七十则。旧题刘向撰。应系伪托。中国流传下来的第一部神仙人物传记著作,宋以来传本。 《列仙传》是中国最早且较有系统的叙述古代黄老道者事迹的著作,记载了从赤松子(神农时雨师)至玄俗(西汉成帝时仙人)70余位黄老道家一脉传承者的姓名、身世和事迹,时代跨度较大。传记体例仿《列女传》,首为众仙传记,记后各有四言赞语,篇末总赞。 《列仙传》旧题为西汉刘向撰。然《汉书·艺文志》只录刘向《说苑》、《新序》、《列女传》等,独无此书。《隋书·经籍志》始著录,有《列仙传赞》二卷,题刘向撰,晋郭元祖赞。又云“刘向典校经籍,始作《列仙》、《列士》、《列女》之传,皆因其志尚,率尔而作,不在正史。”晋葛洪《神仙传序》亦称此书为刘向所作。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谓此书不类西汉文字,必非向撰。但书中郑交甫遇江妃二女的故事已在曹植《洛神赋》中用为典故,故成书不会太晚。今人多疑其为汉魏间文士所作而托名刘向。 《列仙传》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叙述神仙的传记,具体成书时间与作者争议颇多,现多认为是西汉史学家刘向所著,主要记述了上古及三代、秦、汉之间的70多位神仙的重要事迹及成仙过程。 《列仙传》开创了神仙传记的先河,为神仙作传,建构了一个较完整的神仙谱系,在开创仙人题材小说、形成富有意义的文学母题、创作思维、仙道思想等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古雅简洁,叙事细致生动,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1.18 万字

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

纪昀 | 笔记杂录

《阅微草堂笔记》写成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年间。主要搜辑当时代前后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乡野怪谈,或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地域上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南至滇黔等地。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阅微草堂笔记》有很高的评价:“惟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 全书虽然不乏因果报应的说教,但是通过种种描写,折射出封建社会末世的腐朽和黑暗。如第一章中对几类主要的狐形象进行描写,体现狐世界的秩序和规范;第二章写纪昀构建狐世界的叙事手法;第三章写纪昀创作狐故事的原因。在结语中,纪昀肯定了狐故事的艺术价值,并将其与以往及同时代的作品进行比较,指出其情理内涵和叙事语言、故事安排上的特点,总结小说创作受到的内外因素的影响及表现。 书中记述若真若假,旨在藉由这些志怪的描写来折射出当时官场腐朽昏暗堕落之百态,进而反对宋儒的空谈性理疏于实践之理气哲学,并且讽刺道学家的虚伪矫作卑鄙,旁敲侧击的揭露社会人心贪婪枉法及保守迷信。不过对处于社会下层的广大人民悲惨境遇的生活,纪昀在笔调中也表达出深刻的同情与悲悯,在每则故事结尾处作者总是会来那么几句短语,以衡平的语气来评断其故事来龙去脉理事曲直之所在或其有否通情达理之处地,此些评后语却也总是耐人寻味。

36.72 万字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

沈复 | 笔记杂录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字三白,号梅逸)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清朝王韬的妻兄杨引传在苏州的冷摊上发现《浮生六记》的残稿,只有四卷,交给当时在上海主持申报闻尊阁的王韬,以活字板刊行于1877年。“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3.67 万字